5月21日,南京天儀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第18屆公眾科學日活動,本活動也是南京天儀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首場活動。
活動當天,報名參加活動的中小學生和家長們陸續到達,在管理人員引導下,有序出示健康碼、行程碼、測量體溫、登記,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活動伊始,首先由公司科普活動負責人、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科普服務團團長朱慶生研究員簡要介紹了天儀公司情況,講解了天文儀器對天文學研究的重要作用,鼓勵愛好天文的孩子們鉆研天文知識,歡迎大家長大后到我公司攻讀天文學的研究生,深入探索宇宙的奧秘。
接下來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同參觀了“天儀之星”實驗天文臺。在實驗天文臺中,孩子們認真地學習了天文圓頂和天文望遠鏡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觀看了操作望遠鏡精確指向太陽的過程,隨著精細的調焦,太陽的白光影像逐漸清晰起來?!巴?!太陽黑子!一大片黑子!”隨著一團太陽黑子出現在投影屏上,孩子和家長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通過講解,大家不但掌握了太陽活動周期、太陽黑子成因等科學知識,更直觀地觀察了黑子的細節特征。通過關閉、打開望遠鏡跟蹤電機,對比太陽像的移動,直觀地感受到了地球自轉現象。
為了使大家更加深入和直觀的了解天文望遠鏡,講解老師帶領孩子們一同參觀天文望遠鏡最終調試和組裝的總裝中心。近年我國密集啟動了多項天文望遠鏡的研制任務,有十余臺望遠鏡正在總裝中心調試。講解老師面對正在裝配調試中的望遠鏡和組成部件,詳細介紹了光學主鏡、副鏡、卡塞格林光學系統、主鏡支撐結構、赤道式和地平式望遠鏡的差別和特點,帶領大家觀摩了為云南大學研制的1.6米口徑赤道式望遠鏡、為國家天文臺研制的2.5米口徑地平式望遠鏡。
“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南京天儀作為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努力讓廣大社會群眾親身感受科學技術知識的快樂的同時,有效促進科學素質的提高。